今年8月份開始,由鐵總主導,在各鐵路局相繼開出了貨物快運列車。北京鐵路局開行了京津冀貨物快運,廣州鐵路集團開行了南方貨物快運,鄭州鐵路局開行了九州貨物快運,成都鐵路局開行了西南貨物快運。
這種貨物快運列車把貨車當作客車開,沿途在旅客列車站臺上落貨物,主要運送5噸以下的零散貨物,為中小企業(yè)提供“快捷、便利”的門到門、站到站、全程運輸服務。9月中旬,又對受理方式進行了顛覆性的改革,改“按車受理”為“按噸受理”,大大地“革了一次自己的命”。至10月中旬,又實現了局與局之間的跨局快運。同時,還推出了“電商專列”、“亞歐專列”,等等新的服務產品。
而此前各地已經開行的整零貨運專線繼續(xù)保有,照常開行。至此,初步形成了“鐵路貨物快運全國聯網、高鐵快運與貨物快運滿足市場不同需求、以低于公路運價吸引外部企業(yè)爭相合作、鐵路建設全球布局”的鐵路運輸格局。
另據媒體報道,以前專做快遞的順豐、申通等大型物流企業(yè)也加強了與鐵路的合作。順豐在與鐵路的高鐵快運合作中嘗到了甜頭,這次更是把電商專列當做是自己向電商發(fā)展的一次良機,不惜血本,在廣鐵每天開行的廣州至北京的電商專列中包了四個車皮。
而鐵路的競爭對手--公路物流企業(yè),最近也頻頻舉辦論壇,北京運聯傳媒于8月份以來就在北京和成都分別舉辦了京津冀論壇和西部論壇,召集物流大佬共商如何應對鐵路蘇醒后的挑戰(zhàn),尋求合作與發(fā)展途徑。更有公路物流行業(yè)翹楚提出了要借鑒美國等國家的經驗,加強公路物流資源整合和聯合,搞“大車隊”。其中不乏真知灼見。
通過媒體還可以看到,鐵路內部對開行貨物快運,那是上下同欲,萬眾一心,甚至是不惜血本也要把貨物快運列車開下去、開成功。廣鐵南方貨物快運開行首日,為了佛山站的4點5噸貨準時裝上列車,和450元運費收入,佛山貨運中心出動30多個機關干部,義務承擔了裝卸作業(yè),媒體報道的標題是一片驚呼:“千斤撥四兩,鋪網粵湘瓊”
外行看熱鬧,內行看門道。明眼人可以看出:鐵路這是在做平臺,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以鐵路運輸為主干的大物流運輸平臺搭建好,做成功。
鐵路已經認識到:全國獨大的11萬公里鐵路線路、1萬多公路的高鐵線路、縱橫全國的車站與貨運網點、關聯各行各業(yè)和服務全國人民的運輸體系、以及天然形成的資金流和信息流、有著高度組織性的240萬鐵路員工,等等,就是自身的優(yōu)勢所在。
鐵路開始認識到:阿里巴巴僅僅做交易平臺,就可以把馬云做成世界首富!鐵路的現實物流網絡優(yōu)勢一點也不比阿里巴巴差。馬云能做的,鐵路也可以做!
馬云不會去為了做物流,去新建一個全國規(guī)模的鐵路物流網絡吧。而鐵路如果要做阿里巴巴這樣的平臺,只需要把觀念轉變就可以了,鐵路本身就是一個巨無霸的運輸平臺、交易平臺、信息平臺、金融平臺。
事實上,鐵路已經在這樣做了。去年以來,鐵路完成了政企分開,開始了貨運組織改革、成立了鐵路發(fā)展基金、實現了12306網絡購票、推出了客貨運微信服務平臺、高鐵快運、貨場變市場、春運期間的“紅眼”列車、改“按車受理”為“按噸受理”、跨行政區(qū)域實現貨物快運,等等,新的舉措不斷出臺,新的思維不斷涌現。
今年以來,鐵路以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,以“安全優(yōu)質,興路強國”為新時期鐵路踐行發(fā)展的精神內核,依靠自己力量完成鐵路建設投資,承擔起國家經濟微調著力點的重任。萬里鐵路線路上,奔流的是經濟的血液,涌動的是努力實現“中國夢”的時代豪情。
當然,鐵路做平臺,還有一段很長的道路要走。觀念上的改變,需要有機制上的配合和跟進。筆者看到,對于鐵路來講,最大的負債不是3點4萬億的鐵路建設債務,而是部分員工的觀念還沒有更新到與市場和時代要求同等的水平!同時也要看到,蘇醒后的鐵路,在做平臺的時候,要只爭朝夕,要保持熱情,要堅定方向,要大膽推進、壯士斷腕,在所不惜。
市場已經被鐵路喚醒,而市場與鐵路,都不可能再回到從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