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意大利商用車巨頭依維柯宣布進口重卡即將重返中國市場之際,擁有大眾商用車部門、斯堪尼亞、曼的商用車王國的大眾汽車集團(下稱“大眾集團”)亦開始加快調整在華商用車發(fā)展戰(zhàn)略。
據(jù)外媒報道,大眾集團商用車業(yè)務執(zhí)行董事利夫·奧斯特林(Leif Oestling)日前表示,將提升旗下大眾商用車、斯堪尼亞和曼品牌在中國、巴西等新興市場的表現(xiàn),應對業(yè)務下滑的頹勢,并考慮在中國組建卡車合資公司,以推動在華業(yè)務增長。
中國市場成“靈丹妙藥”
“歐洲市場并非唯一處于艱難境地的市場,巴西市場的需求也一樣正在滑落。此外,在中國市場,我們預期相比去年也將大幅下跌,銷量大約將同比減少25%。”奧斯特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,大眾旗下商用車業(yè)務的目標是,每年同比增幅為4%-5%。但當前全球經濟下挫,從占據(jù)大眾旗下商用車近半銷量的歐洲,到中國和拉美等新興市場,大眾商用車業(yè)務均感受到下行壓力。
奧斯特林稱,東南亞市場存在巨大的增長潛力,在大眾商用車業(yè)務未來4%-5%的銷量同比增長中,大部分增量將來自于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。他認為,在重型卡車方面,大眾既可以增加從歐洲的直接進口量,也可以在華建立合資企業(yè),以推動在中國業(yè)務增長。而曼卡車已經于2009年同中國重汽集團建立了合資子公司,生產廉價卡車。
然而,僅限于合資生產廉價卡車并不能滿足大眾擴張的野心。從總體經濟產出而言,中國的物流支出消耗了18%的比例,而歐洲只有7%,中國運輸系統(tǒng)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效率。隨著城市化進程推進,中國需要構建強大的物流系統(tǒng)。奧斯特林認為,這對于大眾商用車來說,是一個巨大的機遇。有業(yè)界人士分析認為,大眾此次意欲再建合資企業(yè),劍指高端市場,或將使此前聲稱絕不合資的斯堪尼亞不得不改變在華策略。
“事實上,大眾一直希望把在華的商用車業(yè)務做大,除了曼和斯堪尼亞之外,大眾旗下的獨立的商用車業(yè)務單元(即大眾商用車)早在三年前就開始對進入中國市場進行了前期準備,而曼在2009年也和中國重汽成立了合資公司,生產廉價卡車,但兩者的合作并不算順利。”業(yè)界分析人士宇辰稱,早在2009年,曼與中國重汽簽訂協(xié)議,根據(jù)協(xié)議,雙方將在中國市場進行合作生產TGA卡車,然而,至今相關產品卻仍未能批量投入市場。
因此,大眾倘若要再在華合資生產卡車的話,很可能是通過斯堪尼亞或旗下的大眾商用車板塊來實現(xiàn)。“誰都不想錯過未來在中國重卡市場上分一杯羹的機會,尤其是戴姆勒、沃爾沃等企業(yè)都開始降低‘身段’,放棄使用自有品牌、降低產品售價等方式進入中國,以搶占更多市場份額的情況下,大眾若再不行動,也就等于放棄了在這個市場上的未來。”宇辰認為。
不過,斯堪尼亞中國執(zhí)行董事何墨池(Mats Harborn)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應稱,斯堪尼亞將堅持以一個獨立品牌的形式存在,并以進口卡車身份進行銷售。“目前中國高端重卡占據(jù)整個市場的份額尚不足2%。斯堪尼亞沒有適合中低端市場的產品,所以暫時不會考慮合資的問題。”
高端重卡短期難有作為
“雖然目前國內重卡升級面臨機遇,但能否成功轉化為大眾的機會,則仍需斟酌。可以說,未3-5年內中國重卡市場上的機會都不是留給合資企業(yè)的,更不會是留給進口車的。”對于大眾在華再建合資公司主攻高端重卡市場的前景,宇辰亦并不看好。
宇辰認為,大眾此時考慮以合資方式擴大在華重卡業(yè)務也應是著眼于5年后的市場機會,近3-5年內都不應以銷量為主,而是建立口碑。高效的物流體系需要有龐大的信息系統(tǒng)支撐,短期內都難以建立起來。所以即便大眾在華再建重卡合資企業(yè),對于應對其業(yè)務下滑的趨勢短期內都難以起效用。
事實上,盡管近年來戴姆勒-奔馳、沃爾沃、納威司達、斯堪尼亞等歐美的卡車巨頭在國內發(fā)力頻頻,但這些聲名顯赫的卡車巨頭在中國的年銷量總和僅在1萬輛左右,這一數(shù)字不及國產重卡月銷量總和的十分之一。
據(jù)了解,2011年國內高端進口重卡銷量約1.5萬輛,其中奔馳約占了6000輛,而沃爾沃則為1000多輛,至于斯堪尼亞在中國的銷量,至今仍未突破千輛瓶頸。按照業(yè)界預測,盡管目前國內高端重卡市場處在增長階段,但今年總量亦僅約1萬輛。